找到相关内容261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止观学说体系

    但基本上走的是‘解悟’之路,以闻思修而入,依浅定而发深解,多在哲学思辨上下工夫,表现出以高度的玄学思辨概括组织佛学传统思想的能力”(王雷泉《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》,《法音》1985年第五)。...”指有所作为,“因”指能发生他法,“缘”指对因的辅助,“果”为能遂所,“报”为穷尽历数,“本”指善法的开始,“末”指佛法的终极,“究竟”指透彻佛法的根本。这种解释具有直观和机械的性质,并未赋予特殊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160554.html
  • 试论智顗「观心释」的诠释学意涵

    傅新毅,,中华佛研究第五,p.233-248,2001/03。  * 蔡耀明教授于现代佛教学会2002年会论文发表时问及「实证诠释学」,「实证」二字可能招致的误解,经过反省之后在此改为实践诠释学...玄义︰  智顗五重玄义的解经方法则是在《法华玄义》一书中确立的︰  释名第一。辨体第二。明宗第三。论用第四。判教第五。[7]  但《法华玄义》在五重玄义的每个方法中,又各各通具七种方式,此称之为七番共解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3560677.html
  • 评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(一)

    参见拙作:《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之我见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1991年第五。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2560913.html
  •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

    :第一期为《大乘五蕴论》、《广五蕴论》、《显扬圣教论?五蕴章》、《显扬圣教论?五法章》、《百法明门论》、《二十唯识论》;第二为《大乘阿毗达磨集论》、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、《摄大乘论世亲释》、《辨中边论》;第三为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;第四为《瑜伽师地论?本地分》;第五为《瑜伽师地论?摄抉择分》、《瑜伽师地论?摄释分》;第六为《成唯识论》、《成唯识论料简》、《成唯识论述记》。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461482.html
  • 从佛教经典到民间传说--李靖、妙善故事之变异(1)

    从佛教经典到民间传说--李靖、妙善故事之变异 张瑞芬页285~页316兴大中文学报第五1992年01月出版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的结局。至此妙善传说大约已经定型,第三 所添加的神魔色彩,只是小说世俗化的证据而已。 (二)妙善与妈祖传说之关连-妈祖林默娘为观音属性之延 伸 ...

    张瑞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5861818.html
  • 试论智顗“观心释”的诠释学意涵

    傅新毅,,中华佛研究第五,p.233-248,2001/03。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玄义︰  智顗五重玄义的解经方法则是在《法华玄义》一书中确立的︰  释名第一。辨体第二。明宗第三。论用第四。判教第五。[7]  但《法华玄义》在五重玄义的每个方法中,又各各通具七种方式,此称之为七番共解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261876.html
  • 近代佛学从经世到学术的命运走向

    近代佛学从经世到学术的命运走向  龚隽  哲学研究第五(1997)  明末清初以来,中国知识分子讲经世,大凡都不外儒家经学的范围。但无论是顾炎武等人的汉学(古文经学)运动,还是后起的龚自珍、魏源等人的今文经学,热闹一阵之后,仍显得无力回天,不能为社会提供更深远的发展动力和价值关怀。随着西洋学术的传入,连带引起对印度哲学的兴味,就使晚清以来中国有思想的知识分子,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佛教来作为新的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861928.html
  • 文殊类经典所蕴涵不二中道之义理及其实践

    16日。   37. 蔡耀明,<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---以《论语》、《阿含经》、和《大般若经》为根据>,《佛学研究中心学报》第五,台北:台大佛学研究中心,2000年,pp.37-78。   ...积极之行动意向 97  第六节 小结 101  第五章 文殊法门对生命困顿的提升与转化 102  第一节 文殊法门对焦虑的生命型态之安顿 102  ------以阿阇世王为中心 102  (一) ...

    陈渝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356219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与发展趋势

    如来为本之佛梵一如。这里,第五的“佛梵一如”即“天佛一如”。后来在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中,他又以“佛法”,&...;,“人圆佛即成”。在他看来,末法佛教之主潮,必在密切人间生活,而导善男信女向上增上,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。1940年8月太虚在汉藏教理院讲《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》,提出&...

    张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4562612.html
  • 永明禅师禅净融合思想研究

    禅净融合主义的思惟方法─从中国人的思惟特征论起〉,《台大哲学论评》第十四:229—248。  释智学  2001。《永明延寿传记研究〉,《法光学坛》第五:58—82。  释宏一  1980。《永明...净思想之间的融合及批判过程。  第五章“永明禅师禅净融合思想的形成”。本章探讨永明禅师如何以一心和会在他之前经论中有关净土的思想,并形成其个人的禅净融合思想。  第六章“永明禅师一心法门的特色”。本章...

    王凤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363441.html